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,“為老服務”成為老百姓越來越關注的話題。北京市朝陽區在勁松街道等9個街鄉試點建立“區域養老聯合體”,以行政轄區為單位,將養老照料中心、養老服務驛站、醫療服務機構、各類商戶、公共服務商等碎片化的養老服務資源進行整合,形成立足社區、輻射居家的養老服務合力。
01
“聯合體”帶來參與式,促動各方集思廣益解難題
“叔叔、阿姨們,請幫忙把掉在黃豆中的綠豆撿出來,好不好?”在位于勁松八區的勁松老年家園內,工作人員正分組帶著老人們做撿豆子、手指操等游戲。
據老年家園負責人張玉介紹,如今,老年家園并不是作為一個單獨的養老服務機構存在,而是成了勁松街道“區域養老聯合體”中的一個單位,除了服務好入住老人,還承擔著輻射與拓展周邊社區老人居家養老的功能。在勁松街道,每個養老服務單元都被整合為“區域養老聯合體”的一個組成部分。
“勁松街道的社區多建設于20世紀70年代末,區域內人口密度大、老齡化程度高、養老資源缺口大。”勁松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蓋春燕告訴記者,為了拓展為老服務范圍,街道充分整合、協同現有的養老、醫療衛生、社區服務中心以及其他社區便民服務資源。“目前,在方圓一公里的范圍內,1個區級養老服務指導中心、2個養老服務機構、6個養老服務驛站、多家醫療服務機構,共同形成了醫養康相結合、多元社會力量參與的‘1+2+6+N’養老服務發展格局。”
為進一步加強涉老服務各利益相關方的參與式治理,“區域養老聯合體”定期由勁松街道養老照料中心牽頭召開聯席會議,參與各方共同討論為老服務開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題,共同商討下一步服務計劃,實施末端統籌。
02
“聯合體”催生新力量,促進養老服務資源大融合
前不久,家住勁松街道勁西社區的85歲獨居老人劉大媽準備下樓購物,卻怎么也打不開自家大門!老人急得團團轉時,想到了社區里的“老黨員維修隊”,她趕忙打開窗戶求助。維修隊的幾名隊員立刻帶上工具、戴好口罩上門幫忙,不一會兒就修好了門鎖。劉大媽激動得連連拱手:“太謝謝你們了,幫了我大忙。”
“老黨員維修隊”是勁西社區的草根社會組織,這支隊伍是被勁松街道“雙中心”培育起來的,為空巢老人、獨居老人和殘疾人提供上門服務是它成立的初心。
2018年,勁松街道同步建設“雙中心”,即“共產黨員+”促進中心和社會工作服務促進中心,將其打造成了區域化黨建、社會治理和為老服務的重要陣地。作為勁松街道“區域養老聯合體”的重要組成部分,“雙中心”一方面發揮了“共產黨員+”的黨建品牌帶動效應,定期組織黨員到養老服務機構和社區開展“小手拉大手”、心理慰藉、藝術分享等服務;另一方面下大力氣培育了一批像“老黨員維修隊”這樣的社區草根組織,建立健全社區為老志愿服務隊伍。
勁松街道“雙中心”還定期與勁松街道養老照料中心等“區域養老聯合體”成員單位合作,聯合開展養老公益大集,整合第三方為老服務商和居家低齡黨員志愿者,為轄區老年人提供中醫保健、健康咨詢、中醫把脈、義務理發等豐富多彩的養老服務。同時,為老人開展居家養老風險防控小課堂、照護培訓指導小課堂和居家養老服務推介活動等。養老公益大集搭起愛心平臺,進一步促進了區域內各類養老服務資源的大融合。
03
“聯合體”強化統籌性,實現集中力量辦大事
剛吃過早餐,家住勁松北社區的羅春生老人就哼著小曲去公園遛彎了。羅大媽所去的這個“公園”,其實是勁松北社區內的一塊小花園。2018年7月,勁松街道引入社會力量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和有機更新,圍繞公共空間、智能化、服務業態、社區文化、室內適老化改造等5大類30余項作業實施改造。
在羅大媽眼里,改造完的小花園可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“以前小花園擁擠、雜亂,經過設計師的一番巧手改造,變得特別開闊。”如今,花園里還增加了很多“適老化”元素,休閑座椅旁添置了助力器,乒乓球臺上空搭建了遮陽罩……讓羅大媽等居民最為滿意的是,繞著花園邊際建造的一圈橘色步行道,踏上去柔軟、舒適,繞行幾圈下來也不會有疲勞感。
“我們在建設‘區域養老聯合體’的過程中,發現老舊社區普遍存在配套設施不足、生活便利性差、基礎設施老化等問題,社區的公共空間和老人的居住環境缺少‘適老化’元素,有很大的改進和提升空間。”蓋春燕說,啟動適老化改造項目以后,社區里的老年人得到了更為人性化、更為全面優質的服務,也促進了“區域養老聯合體”工作的整體推進。
“適老化改造的過程中,我們始終堅持以居民需求為第一導向。在‘區域養老聯合體’的統籌協調下,街道和項目團隊通過入戶訪談、現場調研、組織座談、召開評審會等方式確定改造方向和重點,先后組織了數十場居民調研訪談,調研人數達2380人。前期調研結束后,項目組又根據需求導向細化設計實施方案。在勁松北社區黨委的組織下,分小區、分樓院、分人群召開居民議事協商會,精準定位居民需求,真正做到‘讓居民一起商量著辦’。”勁松北社區適老化改造項目組相關負責人介紹。
老年宜居環境的打造,不僅針對街道、自行車棚、小花園、衛生服務站等公共區域,還包括老年居民家中的適老化改造。78歲的蔡琴英去年因腰部疾病住院,回家以后行動不便。社區和項目組根據老人家庭的實際情況制訂了適老化改造方案,在入門處定制了換鞋凳,在洗手間安裝了感應燈和洗浴座椅等。“我和老伴兒在勁松北社區居住30多年了,見證了社區的每一個改變。現在,我就盼著腰病早點兒康復,也為社區出一份力。”
“養老是一個需要溫度和態度的行業。朝陽區在勁松街道、大屯街道、潘家園街道等9個街鄉推進‘區域養老聯合體’建設,是對養老服務改革與發展的創新探索,是提升街鄉資源統籌和服務銜接能力的一次嘗試。目前,有5個街鄉已率先形成‘政府統籌、專業支撐、智能監管’的工作機制,建立了由養老照料中心、養老服務驛站、醫療機構、服務商等共同組成的綜合服務體系。下一步,我們將進一步總結試點經驗,全面推進街鄉‘區域養老聯合體’建設,計劃到2022年實現街鄉覆蓋率80%。”朝陽區民政局副局長武寧說。